欧美老妇性午夜小视频_国产97最新在线视频_亚洲精品免费Ww久久_日韩三级在线成人网站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博覽

東西問丨張頤武:如何打造大運河“超級IP”讓世界更懂中國?

杜燕 發(fā)布時間:2023-11-13 08:5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電 題:如何打造大運河“超級IP”讓世界更懂中國?

  ——專訪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

  中新社記者 杜燕

  作為全世界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中國大運河從起始到縱貫南北已歷2500多年,延綿不絕,溝通南北,貫聯古今,通向未來。

  中國大運河有何獨特價值?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推動沿線城市發(fā)展?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如何將中國大運河打造成為“超級IP”,讓世界更懂中國。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與世界其他運河相比,中國大運河有什么獨特價值?

  張頤武:從字面上講,“運”意為運輸。運河既是一種獨特的運輸方式,也是一種獨特的水系溝通方式,還是文化交流、溝通、傳播的方式??梢哉f,運河是人類相互交流的一種重要路徑,是人類共創(chuàng)美好生活、共享資源、共享自然的重要路徑。從古到今,一直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根據2021年出版的《世界運河辭典》,世界范圍內有約1100條運河、4000多座運河城市。世界上所有人工運河中,中國大運河是開鑿較早、規(guī)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xù)使用時間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運河,是人類歷史上超大規(guī)模水利水運工程的杰作。

  由于自然地貌,中國的江河多從西向東匯入海洋。而有2500余年歷史的中國大運河,則縱貫南北,全長3200千米。大運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八個省份,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接燕趙文化、齊魯文化、吳越文化等重要文化區(qū)域,逐漸匯聚起飲食文化、地方戲曲、民間曲藝等,積淀了古典園林、藏書樓閣、橋梁古塔等一批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近年來,通過推進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及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沿線水源、閘、橋梁、古遺址、古建筑等運河遺跡和文化遺產,越來越多地呈現在公眾面前,讓更多人看到大運河的原始面貌。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碼,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情感和記憶,其獨特性體現在多樣性、豐富性、包容性、時代性、交融性、開放性、和諧性。它是人類順應自然、改造自然、豐富自然的見證,是傳承文明、溝通民心的見證??梢哉f,大運河整體上是人類文明的體現,是人類文明傳承生生不息的體現。

  2023年10月29日清晨,貨船行駛在京杭大運河江蘇省宿遷段。柴軍委 攝

  中新社記者:大運河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標識之一。在您看來,大運河如何打造成為極具辨識度的地標性“超級IP”?

  張頤武:在中國版圖上,可看到“一縱一橫”的文明標識,“一橫”是長城,“一縱”即大運河,它們都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長城,具有軍事防御功能,連接了中原與北方、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沿線成為民族多元與文化多元融合的重要區(qū)域,是中國的國家符號,是中華文明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標識。

  大運河貫穿南北,加強了南北溝通,可保障經貿物資暢通等,促進了國家經濟繁榮、政權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yè)。尤其是大運河以洛陽、西安為重要節(jié)點連接陸上絲綢之路,以揚州、寧波等城市為重要節(jié)點串聯海上絲綢之路,并通過水陸交通系統連接泉州、福州、廣州等重要“海絲”主港,進而連接世界。因此,大運河不僅是綿延千年的中華歷史文脈,是影響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流動血脈,更是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渠道和見證。大運河不具有軍事防御功能,但有相互溝通、共同繁榮、共同發(fā)展的意義,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獨特標識。

  如何讓這一獨特標識進一步享譽世界?十余年來,大運河所擁有的重要文化地位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2019年,《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公布,進一步加強了大運河的保護、傳承與利用。

  要打造大運河“超級IP”,不光是重點基礎工程建設,還有水系梳理、挖掘沿岸文化等,就是“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zhèn)保護修復、文化旅游融合發(fā)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人民生活改善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才能讓大運河成為“超級IP”。

  2023年11月4日,杭州,第十屆中國大運河廟會游人如織。鮑夢妮 攝

  中新社記者:在您看來,從歷史悠久且保持連續(xù)性的中國大運河,如何理解中國?

  張頤武:人類很早就開鑿運河,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運河。

  世界著名的蘇伊士運河,連接紅海和地中海,緊密聯系亞洲、非洲及歐洲,從1869年通航至今,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運通道之一。

  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的巴拿馬運河,可追溯到16世紀。它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1914年正式通航,目前也仍是世界航運要道。

  與以上兩條運河一樣,中國大運河對沿途的交通和文化溝通起了積極作用。中國大運河始建于春秋時期,聯系南北,更連接了陸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歷經兩千多年的持續(xù)發(fā)展演變,至今仍發(fā)揮著重要的交通、運輸、行洪、灌溉、輸水等作用。

  中國大運河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密碼。以中國歷史上特有的一種制度體系——漕運為例,這是世界上唯一為確保糧食運輸安全、穩(wěn)定政權、維持統一,由國家投資開鑿、國家管理的巨大運河工程體系。

  漕運興于秦,終于清末,存在兩千余年,大運河見證了其形成、發(fā)展和衰落。漕運是解決南北自然資源不平衡問題的重要措施,促進了不同地域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是人類在農業(yè)文明時代重要的制度文明成果之一。挖掘漕運文化在內的運河文化故事,對于激發(fā)人們認識運河、了解中國有很大作用。

  從世界范圍看,大運河促進了古代中國與世界的外交往來。比如,位于山東省德州市的蘇祿王墓,作為中國境內唯一一座保存完整、并有后裔守墓的外國國王的陵墓,距大運河河岸不到1000米,已有600年歷史,是中國歷史上通過運河對外交流的重要遺跡。

  運河沿岸留下許多中外交流故事,等待進一步挖掘和傳播。

  2023年10月7日,京杭大運河江蘇省淮安市新港集裝箱碼頭一派忙碌景象。賀敬華 攝

  中新社記者:大運河沿線諸多城市因運河而生、隨運河而興,人們更是常說“運河上飄來北京城”。如何在保護運河的過程中,促進城市發(fā)展?

  張頤武:要保護好才能夠傳承好、利用好。

  大運河跨越8個省市,沿岸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又彼此包容,在大運河畔流淌、融匯,形成了一條“活著的文化遺產走廊”。

  以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北京為例,人們常說“運河上飄來北京城”“紫禁城是大運河上漂來的”,可見大運河對北京極為重要。

  2022年12月11日,夕陽映照大運河,北京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里落日余暉映晚霞,一抹夕陽美如畫。王丹楓 攝

  從遼南京城到金中都,再到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這座北方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建設物資、生活物資多借助運河運輸。隨著人員的南北交往,京劇、烤鴨、“燕京八絕”等,都與運河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大運河貫穿了中華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核心區(qū)域,也是中國聯通世界的文化廊道,是展現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精神的文化載體。盡管大運河的某些功能漸漸退出歷史舞臺,但歷史文化價值卻歷久彌新。

  長期以來,大運河系統性、全方位的遺產保護和文化展示仍存不足,挖掘和闡釋大運河承載的豐厚優(yōu)秀傳統文化還不夠。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成為第六條世界遺產運河。這些年,相關研究有所增加,但研究的廣度、深度,對運河文化的挖掘,仍需進一步加強。

  保護大運河是所有運河沿線地區(qū)的共同責任。如今,運河沿岸各省份、各城市聯動日益活躍,跨區(qū)域統籌協作日益增強。在打造大運河“超級IP”時,就要統籌考慮,形成統一、豐富的傳播系統,在交流互鑒中推進跨文化理解,從而產生更強的效果、更大的影響力,讓世界更了解中國。(完)

  受訪者簡介:

  張頤武,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