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學者通過研究寺院與社區(qū)關系推動藏傳佛教中國化
中新社拉薩7月3日電 (記者 趙延)構建藏傳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體系研討會暨《寺院與社區(qū):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新書發(fā)布會3日在拉薩舉行。
新書作者廖云路是西藏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以下簡稱西藏社科院)“85后”學者。他介紹,該書把藏傳佛教與社會的關系具體化為“寺院與社區(qū)”的關系,作者對拉薩扎基寺、策門林寺、丹杰林寺及其所在社區(qū)進行了歷時3年的調查和寫作,先后訪談了近100名宗教管理干部、寺院僧人、社區(qū)居民,并將問卷調查方法用于藏傳佛教研究中,描繪出不同時空環(huán)境下寺院與社區(qū)的資源交換規(guī)律,有利于從中探尋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可行路徑。
來自中國藏學出版社、華東政法大學、西藏大學、西藏社科院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與會專家學者們認為,“寺院與社區(qū)”關系的提出是構建藏傳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體系的自主理論創(chuàng)新,該研究再次印證了中國化是藏傳佛教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西藏社科院院長索林說:“這本書把藏傳佛教與社會的關系具體化為‘寺院與社區(qū)’的關系,把宗教的神圣性與社會的世俗性視為一種建立在寺院與社區(qū)博弈基礎上的共生關系,可謂抓住了藏傳佛教中國化研究的核心問題?!?/p>
中國藏學出版社社長洪濤通過線上發(fā)言表示,該書對于大眾深入了解現(xiàn)代藏傳佛教寺院的真實生存狀況、消除當代藏傳佛教的一些成見、誤解很有幫助。“我認為,藏傳佛教在西藏是生活化的、具體的、滿足信教群眾需要的社會組成部分。”宗教的社會功能在不斷調適過程中才能實現(xiàn),藏傳佛教中國化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廣大信眾的要求,更是宗教界與時俱進的努力方向。(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