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將“浪子回頭”拍得不落俗套
作者:袁云兒
正在上映中的電影《周處除三害》以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本為原型,進行了大膽的現(xiàn)代化改編。
阮經(jīng)天飾演的通緝犯陳桂林,得知自己身患絕癥生命將盡,想要“死后留名”。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在通緝榜排名第三后,為了自己的尊嚴,他決心查出并除掉前兩名通緝犯“香港仔”和“牛頭”。影片在劇情結(jié)構(gòu)上與古代典故基本一致,陳桂林親手除掉了兩個大惡人,自己心中的惡也得到根除,所以一共是“三害”。
從通俗故事的意義上看,該片講述了一個壞人改邪歸正的過程,表達了“朝聞夕死”的主題。影片人物塑造雖然傳奇,但對其轉(zhuǎn)變的具體過程拍得鋪墊充足、細節(jié)生動,因此結(jié)局能夠打動人。陳桂林一開始是個拿錢辦事的冷血殺手,但“盜亦有道”,警察陳灰對他窮追不舍,他也沒下殺手。老家年邁的奶奶,更成為他在這世上唯一的溫情與牽掛。這些都說明他心底尚有純真的一面。
陳桂林一開始“除害”,的確是為了給自己漲名氣,但在此過程中,當目睹另外兩名惡人給他人和社會造成的巨大傷害后,他心底的良知逐漸被喚醒。除掉“香港仔”時,他順手解救了被囚女孩。被靈修中心“洗腦”后,他看到素不相識的小男孩中毒,內(nèi)心的善良與正義讓他站了出來,最終揭穿并鏟除了這個黑窩點。在此過程中,他開始反思自己曾經(jīng)犯下的錯,因此有了片尾行刑前他的閉目流淚,有了他“對不起大家,對不起社會”的悔過遺言。浪子回頭的故事雖是老生常談,但《周處除三害》拍得動人,拍得并不俗氣。
陳桂林身上疊加“通緝重犯+身患絕癥”兩大屬性,本來就已經(jīng)將戲劇張力拉滿,更何況他還要面對兩個比他更危險的惡人。他能否完成目標?那兩個惡人都是什么樣的?陳桂林最終的命運如何?都成為觀影期間緊緊揪住觀眾心弦的懸念。除了動作戲拍得刺激,影片出人預料的情節(jié)、層層遞進的懸念氛圍、直到結(jié)尾還留了一手的反轉(zhuǎn)都是亮點。
影片英文片名為《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豬,蛇和鴿子》),這三個動物在佛教中代表“三毒”貪嗔癡,分別對應片中角色。除掉“香港仔”那段拍得更像黑幫復仇,雖然打斗戲頗具觀賞感,但“香港仔”人物塑造沒那么鮮明豐滿,對應“嗔”稍顯牽強。
影片最精彩的地方還是在除掉“牛頭”那段。靈修中心的場景看似人畜無害、弘揚真善美,卻隱隱透出一股詭異。當陳桂林肺部X光顯示病癥好轉(zhuǎn)時,不少觀眾還以為奇跡出現(xiàn),老天給了陳桂林一次重生機會,沒想到反轉(zhuǎn)再次發(fā)生,靈修中心原來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邪教組織。整段劇情反轉(zhuǎn)不斷,懸疑感十足,牢牢抓住觀眾注意力。
陳桂林最后的“除害”方式也出乎所有人意料:他不僅殺了“牛頭”,那些仍舊執(zhí)迷不悟的信徒們,也被他毫不留情地除掉?!芭n^”代表的是“貪”,那些信徒代表的則是“癡”。導演黃精甫借陳桂林之手表明,甘于愚癡、不能明辨真?zhèn)问欠?,同樣也是一種惡。有趣的是,陳桂林恰恰是在靈修中心經(jīng)過一番“熏陶”后,內(nèi)心的善才徹底覺醒,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黑色幽默。(袁云兒)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