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性午夜小视频_国产97最新在线视频_亚洲精品免费Ww久久_日韩三级在线成人网站

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shí)新聞 > 文化

《望廬山瀑布》:想象超群,前無古人

發(fā)布時(shí)間:2023-03-06 15:04:00來源: 華西都市報(bào)

  □馬睿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春夏之際,李白沿長江順流而下,初游廬山(詹锳《李白詩文系年》),寫下《望廬山瀑布二首》。在《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中,詩人描述了清晨的日光照射在香爐峰上,升起陣陣紫煙。遠(yuǎn)遠(yuǎn)望去,白色的瀑布就像一條掛在山前的長河。從山頂上飛下的激流仿佛長達(dá)三千尺,讓人懷疑它是從九天之上傾落的銀河。

  壹 云霧聚散

  廬山雨水充沛瀑布眾多

  廬山位于江南西道江州潯陽縣(今江西九江),原名鄣山。西周時(shí),在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帶曾有個(gè)廬子國。戰(zhàn)國時(shí),廬子國被楚國吞并,楚王曾巡游過廬邑。秦漢時(shí)期的廬江縣、廬江國、廬江都以及后來的廬州,都因廬邑和廬子國而得名。后來,廬邑范圍逐漸向南(今安徽宿松、江西九江)擴(kuò)展,境內(nèi)的山遂命名為廬山(左丘明《國語·楚語》)。

  廬山北枕長江,東臨鄱陽湖,自古以來就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一座避暑名山。

  廬山各峰海拔平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漢陽峰)達(dá)1474米。山中森林密布,山下江湖環(huán)繞,加上常年雨水多,空氣濕度大,使夏季山上山下的氣溫差異較大。每年盛夏,鄱陽湖盆地赤日炎炎,最高氣溫可達(dá)39℃以上,而廬山上僅有 22.6℃左右,早晚溫度常在15℃-20℃。從山下到山上,簡直是兩重世界。因此,游廬山者往往都會有“初到恍然,若別造一世界者”(白居易《游大林寺》)的美妙感覺。

  除涼爽外,瀑布眾多也是廬山的一大特色。廬山頂端因處高空地帶,加上江環(huán)湖繞,濕潤氣流在前進(jìn)中受到山地阻擋,易于興云作雨。所以,廬山年平均降雨量達(dá)1917毫米,一年中平均有雨日達(dá)168天,平均有霧日達(dá)192天。更奇異的是,廬山云霧常年此出彼沒、變化莫測,增添了無窮妙景。在雨量豐沛的條件下,有90多座峰嶺的廬山,因地殼運(yùn)動和冰川剝蝕,奇峰異嶺夾峙峽谷,自然形成無數(shù)陡壁深壑和峭崖淵澗,構(gòu)成了眾多的瀑床。每到雨季,便形成眾多景觀壯美的瀑布。

  在眾多瀑布中,尤以廬山秀峰最為著名,自古便有“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數(shù)秀峰”的說法。

  秀峰的歷史非常悠久。據(jù)《廬山志》載,南唐元宗李璟(李煜的父親)少年時(shí)曾在此筑臺讀書,即帝位后,為紀(jì)念這段經(jīng)歷,在此營建寺廟。因取“開國先兆”之意,故名開先寺。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皇帝第六次南巡,途經(jīng)廬山,御筆親書“秀峰寺”賜給住持釋超淵,遂改名為秀峰寺,亦稱秀峰。

  在唐代,廬山最有代表性的瀑布便是秀峰(三疊泉瀑布是南宋紹熙二年才被獵人發(fā)現(xiàn))。秀峰由香爐、鶴鳴、雙劍、姐妹、文殊、龜背諸峰組成,不但峰秀,而且瀑秀、峽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諸秀匯集,各展其妍。

  香爐峰有紫煙繚繞,鶴鳴峰似鳴鶴飛翔,雙劍峰如利劍插天,姐妹峰若娟娟秀女,文殊峰似菩薩屹立,龜背峰如行龜遇云……千姿百態(tài),玲瓏秀麗,層巒流翠,風(fēng)光旖旎,聚盡廬山之美。

  秀峰不僅風(fēng)景優(yōu)美,氣候也宜人。宋代文學(xué)家洪朋(黃庭堅(jiān)外甥)曾寫道:“山瀑兩道瀉,木葉四時(shí)春。日暝不知去,魚鳥會留人。”(洪朋《洪龜父文集》之《廬山》)

  正因如此,李白感嘆道:“予行天下,所游覽山川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李白《望廬山五老峰·序》)

  貳 瀑布天落

  李白留詩廬山名氣大增

  李白《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這首詩所描寫的景色,便是秀峰景區(qū)的香爐峰和開先瀑布。

  廬山共有4座香爐峰。一在東林寺南,名曰北香爐峰;一在秀峰寺后,名曰南香爐峰;一在吳障嶺東,名曰小香爐峰;一在凌霄峰西南太平寺后,亦名小香爐峰(馮北平、胡操輪編《廬山歷代詩選》)。據(jù)專家考證,李白描寫的是北香爐峰附近的景色([日]植木久行《香爐峰與廬山的瀑布——關(guān)于兩座香爐峰》)。

  香爐峰的峰頂呈尖圓形,終日煙云聚散,宛如一座仙人煉丹的香爐,故而得名。白天,是見不到“生紫煙”奇觀的。只有在清晨,太陽剛從東方升起,金色的陽光灑在香爐峰上時(shí),飄蕩在山間的嵐氣才會呈現(xiàn)出一種難得的紫色。正所謂:“氣籠其上,則氤氳若香煙?!?釋慧遠(yuǎn)《廬山記》)雄偉的山峰,遠(yuǎn)遠(yuǎn)望去,猶如一座擎天而立的香爐。晨曦中,冉冉騰起陣陣霧嵐,縹緲彌漫于天地間。在旭日的映耀下,化作紫色的煙霧。

  “日照”之所以生“紫煙”,是因?yàn)楣獾恼凵?。瀑布飛濺出的小水滴將太陽光散射,李白恰好看到這道紫色的散射光。水滴隨風(fēng)飄飄忽忽,如同煙霧,于是化作了一陣陣“紫煙”。

  開先瀑布,亦得名于開先寺,是一組同源異流的雙瀑,東瀑從鶴鳴、龜背兩峰間奔涌而出,由于受到兩崖束迫,在跌落中,水流散開,形如馬尾,故名馬尾瀑。西瀑是從黃巖山巔傾瀉而下,落入雙劍峰頂?shù)拇簖執(zhí)吨?,再繞出雙劍峰東,緣崖懸掛數(shù)百丈,又名黃巖瀑。黃巖瀑布與馬尾瀑布匯合后,經(jīng)青玉峽流入龍?zhí)吨小?/p>

  在枯水期,開先瀑布的水流量并不大,僅為一涓涓細(xì)流,形似一條玉線從崖頂垂落下來。到了夏季,雨水充沛,瀑布水量大增,如大河天降,咆哮奔騰而下。故古人云:“開先瀑布,不可量其高遠(yuǎn),奔騰傾瀉,若決銀河,此天下之絕觀,世間不復(fù)更有矣!”(文同《南康軍妙明庵記》)

  在李白眼中,水流疑是銀河,其時(shí)當(dāng)值盛夏。

  作為詩人,看到如此美景,自然要露一手了。于是,李白先用縱橫鋪排的賦體寫下一首五言古詩——《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一(西登香爐峰)》。擱筆后,意猶未盡,又寫了這首七言絕句。

  時(shí)隔多年,李白還念念不忘地回憶:“瀑布天落,半與銀河爭流;騰虹奔電,潨射萬壑,此宇宙之奇詭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窺焉?!?李白《秋于敬亭送從侄耑游廬山序》)

  這首詩用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刻畫了廬山瀑布令人驚心動魄的雄偉形象,李白留詩后,廬山名氣大增。以至于后人游覽廬山時(shí),幾乎都要來看一看香爐峰和開先瀑布,領(lǐng)略一下“日照香爐生紫煙”的美景。

  叁 前無古人

  李白詩句讓人耳目一新

  關(guān)于寫廬山瀑布的詩,還有一則有趣的故事。

  100多年后,晚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詠廬山瀑布的詩:“虛空落泉萬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彭定求等《全唐詩》卷四七四《廬山瀑布》)

  這首詩在當(dāng)時(shí)頗有名氣,據(jù)說曾達(dá)到膾炙人口的地步。后來,徐凝在參加鄉(xiāng)貢考試時(shí),正是憑借此詩戰(zhàn)勝了他的對手張祜,一舉獲勝(曾有專家考證此事不可能發(fā)生)。

  又過了300多年,北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蘇東坡從黃州調(diào)任汝州,途經(jīng)九江,順道游覽了廬山。由于曾讀過李白的詩,所以蘇軾這次上廬山并不打算作詩。

  一天,有人送上一本陳舜俞所著的《廬山記》給蘇軾。當(dāng)蘇軾在書中讀到李白和徐凝的詩時(shí),不禁啞然失笑。

  很快,蘇軾來到開先寺,住持方丈向他求詩。蘇東坡順手寫了一首七言絕句相贈,狠狠調(diào)侃了一把。詩是這樣寫的:“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蘇軾《東坡全集》)

  其實(shí),單就作詩水平來說,徐凝還是不錯(cuò)的。他的名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yáng)州”(徐凝《憶揚(yáng)州》)也曾名噪一時(shí)。只不過,陳舜俞把他與李白的詩放在一起來展示,就差得太遠(yuǎn)了。

  蘇軾之所以嘲笑徐凝的作品是“惡詩”,主要是因?yàn)樵诶畎椎脑娭?,本體和喻體的事物形象是有機(jī)結(jié)合的。徐凝的詩則恰恰相反,由于想象力缺乏生活現(xiàn)象作為根據(jù),所以用來比喻的本體和喻體顯得生拼硬湊,導(dǎo)致蘇軾給他留下了“至為塵陋”的差評。

  而且,在李白之前,從來沒有人用“銀河”比喻過瀑布。李詩一出,頓時(sh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徐凝所用的“白練”,北魏酈道元、南齊謝朓、唐代王季友等,都曾用來比喻過瀑布,不僅重復(fù),甚至有抄襲之嫌(程千帆《關(guān)于李白和徐凝的廬山瀑布詩》)。

  蘇軾是繼李白后文壇又一位曠世奇才,他在詩中慣于運(yùn)用比喻和想象,后人曾評價(jià)說:“人所不能比喻者,東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東坡能形容;比喻之后,再用比喻;形容之后,再加形容?!?施補(bǔ)華《峴傭說詩》)像蘇軾這樣的比喻高手,自然無法忍受徐凝這樣的作品,將其斥為“惡詩”倒也在情理中。

  打這以后,前來廬山游覽的文人墨客就很少以香爐峰和開先瀑布為題作詩了,主要還是怕像徐凝一樣留下“惡名”。

  在古往今來的文壇上,“前無古人”的境界偶有所見,但“后無來者”的境界,只有李白達(dá)到了。

  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華西都市報(bào)》 2023年03月06日 A16版)

(責(zé)編:常邦麗)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